an等重新研究了斑鱉的模式標本,恢復了其有效種的地位,并將之改到Refetus屬中。然而,到這個時候,斑鱉在野外幾乎絕跡,飼養(yǎng)的個體也寥寥無幾了。鱉背甲長橢圓形,背盤長36-57厘米,背盤寬度僅略小于長度,幾近圓形。軀體扁平,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澤,暗橄欖綠(或黑綠)色,綴有許多黃色斑點。在較大的黃斑間,又散步大量黃色小點,有時形成包圍前述黃色點斑的不規(guī)則的一圈;有些小點包圍著大點,有的則形成窄紋;在相當于骨質(zhì)背甲部分,黃色斑紋形成橫豎交織的線紋或放射狀紋。頭、頸及四肢背面亦為黑綠色,具不規(guī)則的大小黃色斑。這種密集的黃色斑紋是斑鱉的特點。這些特征在兩側(cè)的前部更為明顯。腹部灰色,只有兩個不發(fā)達的胼胝在舌板與下板的聯(lián)體上。雄性的尾長而粗,泄殖孔近尾端。幼體背甲具棱,并有許多小結(jié)節(jié),隨年齡增大而漸漸消失。斑鱉頭骨中等大小,骨質(zhì)吻短;下顎聯(lián)合窄于最大眶徑,并無中央嵴;軛骨與鱗骨接觸,基蝶骨與顎骨相連;第一對肋板間僅為1枚椎板所分隔,第八對肋板退化,且不在中線相遇;背甲骨板具粗糙的凹痕。在第1對肋板間僅有1枚椎板;7-8枚椎板形成連續(xù)的1列;在8對肋板中,至少有1-2對在中間相遇。舌腹板與下腹板分離,不融合;前腹板小,相互分離;有2-5個大的胼胝體。頭骨平而寬短,有1個非常短而圓的骨質(zhì)吻,其長短于最大眶徑;吻突短。前額骨與犁骨相接,上顎咀嚼面無脊。趾被蹼。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底棲。通常生活在長江流域和紅河流域的淡水區(qū)域。斑鱉能在水下保持較長的時間。肉食性,性情兇猛。每年驚蟄前后,埋身池底淤泥中冬眠的斑鱉開始蘇醒而出。春季的氣溫乍暖還寒,蘇州動物園內(nèi)的斑鱉只是在陽光和煦的午前浮出水面,緩慢地昂首泅游,爾后便匍匐在池中的石質(zhì)小島邊緣,整個鱉體半淹在淺水中,長時間保持靜止的姿勢,酷似一塊小島邊的巖石。通常,被淹在水下的鱉頭每隔2-3分鐘才抬起一次,在呼氣的同時噴射出含在口中的小股水柱,然后張嘴掀鼻進行吸氣,10-15秒鐘后又沉首水中,這樣的呼吸動作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不已。動物園隔日定時定點給斑鱉喂食。通常飼養(yǎng)員下午兩點于食臺旁用手或木板敲擊水面,在水波震蕩的訊息傳遞下,瘦弱疲憊的斑鱉開始挪動沉重的身軀,離開小島,游向食臺,攝取投食。斑鱉的進食量與季節(jié)、氣溫有關,夏季氣溫高,斑鱉的新陳代謝旺盛,進食量就多,每餐可吞食雞(脯)肉1-1.5千克,但對投喂的雜魚類則嗜食性并不明顯。飽食后常沿著池周漫游,顯得較為悠閑。此時可見鱉的背部、裙邊、直出的尾巴、輕盈劃水的四肢、前伸的長頸及明亮的眼睛。這樣的游泳有時可持續(xù)1小時左右。該鱉的裙邊雖然清晰可見,但并不豐滿,顯然是與生活環(huán)境的水質(zhì)差、營養(yǎng)條件不理想、健康狀況不佳有關。游園者常向斑鱉拋擲各種食品,它也樂于容納。盛暑酷熱或氣溫低涼的日子,斑鱉對投食反應比較冷淡,即便來到食臺,也顯得神情呆滯、萎靡不振,毫無食欲,一般在食臺附近游動兩三個來回后,就沉入水底或返回小島歇息。因此斑鱉在數(shù)日或一周內(nèi)拒不進食的情況屢見不鮮。分布于長江下游及太湖周圍,中國南部。主要生活在太湖流域,蘇州動物園與越南河內(nèi)的厚恩金姆湖(還劍湖)。
曾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下游和太湖地區(qū),云南地區(qū)以及越南北部一部分地區(qū)。數(shù)量
斑鱉數(shù)量稀少極其珍貴,是比中華鱘更瀕危的“水中大熊貓”。”WCS兩棲爬行類物種項目協(xié)調(diào)員呂順清介紹,斑鱉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鱉只有3只。
截止1990年代末,由于人類活動大量增加以及傳統(tǒng)中藥對龜鱉殼的巨大需求,斑鱉的種群數(shù)量迅速下降,僅存4只已知個體,兩只生活在越南,還有兩只就在蘇州動物園。2011年底,越南河內(nèi),世界上最后僅存的4只斑鱉個體中的一只,被發(fā)現(xiàn)并保護起來。2016年1月19日在越南還劍湖被尊為國寶的“百年神鱉”被證實死亡。鱉被暫時移到玉山祠內(nèi)暫時安放,隨后將制成標本,收藏在越南自然博物館內(nèi)。
自然
“斑鱉主要生活在太湖流域,但那里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污染比較厲害,太湖接連藍藻暴發(fā),由此可以看出水質(zhì)的污染程度。”“在自然狀態(tài)下,斑鱉應該在一個開闊的水域當中,并且水質(zhì)不能受到污染。它是吃活食的,包括魚類等水生動物。”長江下游、太湖周圍的環(huán)境難以讓它生存。這幾十年,太湖都沒有發(fā)現(xiàn)斑鱉。“太湖存在斑鱉的可能性太渺茫了。水質(zhì)變化太厲害。
該物種對棲息地要求比較高,它的領域行為很強,把兩個鱉放在一個池子,它們肯定會打架,直到把對方打死。它們需要的棲息地范圍特別大,既要沙灘還要陸地和水。
人為
棲息地的污染、捕撈導致了斑鱉現(xiàn)在這樣一種生存狀況。龜在野外,只要有人看見,準會被拿走吃了或賣了,而龜又必須上岸來曬背、產(chǎn)卵,所以很容易被人抓住。”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項目主任解焱介紹,中國所有的野生龜鱉類,都面臨著這種威脅,“這和中國惡劣的飲食文化傳統(tǒng)有關。”龜鱉類肉質(zhì)所具有的營養(yǎng),通過廣譜維生素或是普通雞肉都能達到古醫(yī)書所言功效。而傳統(tǒng)中國飲食習慣讓一些現(xiàn)代人無視這一根本事實,一味追求所謂文化,實乃陋習。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0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保護措施
保護斑鱉的最好辦法是讓它們繁衍生息。最早的計劃是讓上海動物園雌性斑鱉與蘇州動物園的“斑鱉小伙”就近配對,可是2006年12月,上海動物園的那只斑鱉“圓寂”了。就在城市商報報道這一消息后,市民潘裕博獨家向商報披露:西園寺原先有四五只“癩頭黿”,都是他的族祖、清末探花潘祖蔭(1830-1890)所放,其中兩三只1938年春被日寇吃掉了。如果這一消息得到確證,對研究西園寺斑鱉的年齡以及是否還有生育能力意義重大為此,記者特意前往蘇州博物館,查看潘祖蔭的日記。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記者果然找到了潘祖蔭清朝光緒九年(1883年)放黿的記載,而且證實當時放生的一共有6只,比潘裕博記憶中的數(shù)量還要多。
這樣看來,如果能找到西園寺的雌性斑鱉“圓圓”,蘇州動物園的斑鱉小伙同樣有希望跟它繁育后代。遺憾的是,“圓圓”一直芳蹤難覓,這一設想基本沒有可操作性。
幸而,2007年1月,長沙動物園一只80歲的老鱉被認定為雌性斑鱉,年齡只相當于人類的20多歲,還能連續(xù)產(chǎn)卵,顯示了旺盛的生育能力。這樣一來,蘇州動物園的斑鱉小伙有了真正的“夢中情人。
如何早日促成長沙、蘇州斑鱉聯(lián)姻、拯救斑鱉家族,有關人士提出了兩種方案:讓長沙動物園斑鱉姑娘“遠嫁”蘇州,或讓蘇州動物園斑鱉小伙“倒插門”到長沙。但考慮到斑鱉搬來搬去有可能影響健康,蘇州動物園斑鱉池有待改造,兩只陌生斑鱉放在一起可能合不來等情況,這些設想并沒有立即付諸設施。
2007年6月,長沙動物園方面提出了通過人工授精方式解決斑鱉繁育問題的設想,WCS組織對此表示愿意提供技術(shù)和相關專業(yè)人士支持。年9月,在黑龍江佳木斯市召開的中國動物園協(xié)會科委會2007年工作會議上,長沙動物園、蘇州動物園及WCS組織三方會商后決定:通過人工授精方式,讓蘇州動物園的斑鱉小伙和長沙動物園的斑鱉姑娘繁育后代,并定于2008年春季開始嘗試,如果不成功,再改為讓斑鱉直接交配。
消息傳出后,國內(nèi)一些專家提出質(zhì)疑:利用微小電動震動儀從雄性斑鱉身上采集精子能否成功?通過人工方式抽取精子,對雄性斑鱉究竟有多大傷害?由于沒有先例,誰也不能保證。而全世界已知的活體斑鱉中,最適合配對的就是蘇州動物園斑鱉小伙和長沙動物園的斑鱉姑娘,萬一一方身體受損可怎么辦?
最終,經(jīng)過慎重研究和組織專家論證,長沙動物園、蘇州動物園及WCS組織于2007年12月下旬簽署了技術(shù)合同,決定先嘗試讓斑鱉直接交配,不行再嘗試人工授精。
那么,到底是讓蘇州斑鱉倒插門,還是讓長沙斑鱉嫁上門。雙方又是一番討價還價。最后,長沙方面讓步了。這是因為蘇州斑鱉的體量偏大(大約是長沙斑鱉的兩倍左右),年歲又大,搬動起來不方便;另外,長沙動物園斑鱉進、下半年后將隨其他動物搬遷至生態(tài)動物園。這次“嫁”到蘇州,也是鍛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有緣千里來相會。湖南長沙動物園斑鱉“姑娘”的婚期終于定了。
長沙動物園管理處副主任嚴霞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根據(jù)計劃,WCS組織專家5月4日將為斑鱉姑娘作最后的體檢,5日下午,斑鱉姑娘將乘上專門的汽車,預計6日早晨到達蘇州。“之所以選汽車,是因為用飛機托運的話,貨艙里溫差大,斑鱉姑娘可能吃不消;選這樣的時間用汽車運送,也是為了讓溫度變化小一點,減少對斑鱉姑娘的影響”。
雌鱉喬遷
2009年5月6日早上,承擔著物種延續(xù)重任的長沙斑鱉“姑娘”在經(jīng)過一千一百公里的長途奔波后終于平安抵達蘇州動物園,率先住進了“新房”,新郎則是蘇州的一只斑鱉?吹叫孪眿D,另一池塘中的蘇州斑鱉“小伙”顯得興奮不已,不時把頭探出水面張望,或者干脆露出巨大的身軀和小魚嬉戲。“新娘”則顯得比較害羞。它們的“婚房”是個約400平米的池塘,被一道隔離網(wǎng)分成相等的兩部分,南邊是一個用細沙鋪成的人工島,這將是它們繁衍后代的地方。隔離網(wǎng)中的活門打開后,“夫妻倆”便可親密接觸了。很多蘇州市民和游客一早就守候在鱉池邊,期待一睹“新娘”的芳容。
據(jù)介紹,雖然這三只斑鱉都已步入老年,但飼養(yǎng)得當還能活兩三百年。若這兩只斑鱉繁殖成功,將是保護斑鱉的最后希望。
繁殖情況
據(jù)動物園負責人陳大慶介紹,雌鱉來蘇之后,經(jīng)歷了交配、兩次產(chǎn)卵、冬眠等過程,對環(huán)境還是比較適應的,一年能吃掉約50斤飼料。與蘇州雄性斑鱉的交配繁育活動也很正常,僅2009年4月、5月、6月和7月園方就曾多次讓它倆“同房”。從2009年5月到7月,雌性斑鱉先后在斑鱉池邊的沙灘上產(chǎn)下4窩卵,令工作人員驚喜的是,與雌鱉所產(chǎn)卵不同,發(fā)現(xiàn)了受精卵的存在,其中第一批卵中有2枚,第二批中有5枚。
陳大慶說,為了最大可能地提高斑鱉卵孵化的概率,除了第四窩的卵全部留在原地進行自然孵化外,其余所產(chǎn)的三窩卵都分成兩份,一半留在沙土中,另一半則放到孵化箱里進行人工孵化,其中包括第二窩中的4枚受精卵。
工作人員為等待斑鱉寶寶的出世做了精心準備,在室內(nèi),用鐵絲網(wǎng)將沙灘圍了起來,網(wǎng)里放了兩個盆,盆中有水有沙,盆的上方還有小型遮陽棚,是怕萬一斑鱉寶寶出世會被夏天的烈日曬壞;在室內(nèi),參照其他龜鱉類人工繁育的適宜溫度,在孵化箱中設置了3種溫度條件,分別為29℃、31℃和33℃,陳大慶解釋說,這是因為龜鱉類的卵在23℃以下,胚胎會停止發(fā)育,而在34℃以上會死亡?墒鞘潞蟮臋z查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沙灘上還是孵化箱中,小斑鱉都在孵化不到一周的時間內(nèi),即胚胎發(fā)
曾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下游和太湖地區(qū),云南地區(qū)以及越南北部一部分地區(qū)。數(shù)量
斑鱉數(shù)量稀少極其珍貴,是比中華鱘更瀕危的“水中大熊貓”。”WCS兩棲爬行類物種項目協(xié)調(diào)員呂順清介紹,斑鱉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鱉只有3只。
截止1990年代末,由于人類活動大量增加以及傳統(tǒng)中藥對龜鱉殼的巨大需求,斑鱉的種群數(shù)量迅速下降,僅存4只已知個體,兩只生活在越南,還有兩只就在蘇州動物園。2011年底,越南河內(nèi),世界上最后僅存的4只斑鱉個體中的一只,被發(fā)現(xiàn)并保護起來。2016年1月19日在越南還劍湖被尊為國寶的“百年神鱉”被證實死亡。鱉被暫時移到玉山祠內(nèi)暫時安放,隨后將制成標本,收藏在越南自然博物館內(nèi)。
自然
“斑鱉主要生活在太湖流域,但那里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污染比較厲害,太湖接連藍藻暴發(fā),由此可以看出水質(zhì)的污染程度。”“在自然狀態(tài)下,斑鱉應該在一個開闊的水域當中,并且水質(zhì)不能受到污染。它是吃活食的,包括魚類等水生動物。”長江下游、太湖周圍的環(huán)境難以讓它生存。這幾十年,太湖都沒有發(fā)現(xiàn)斑鱉。“太湖存在斑鱉的可能性太渺茫了。水質(zhì)變化太厲害。
該物種對棲息地要求比較高,它的領域行為很強,把兩個鱉放在一個池子,它們肯定會打架,直到把對方打死。它們需要的棲息地范圍特別大,既要沙灘還要陸地和水。
人為
棲息地的污染、捕撈導致了斑鱉現(xiàn)在這樣一種生存狀況。龜在野外,只要有人看見,準會被拿走吃了或賣了,而龜又必須上岸來曬背、產(chǎn)卵,所以很容易被人抓住。”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項目主任解焱介紹,中國所有的野生龜鱉類,都面臨著這種威脅,“這和中國惡劣的飲食文化傳統(tǒng)有關。”龜鱉類肉質(zhì)所具有的營養(yǎng),通過廣譜維生素或是普通雞肉都能達到古醫(yī)書所言功效。而傳統(tǒng)中國飲食習慣讓一些現(xiàn)代人無視這一根本事實,一味追求所謂文化,實乃陋習。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200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保護措施
保護斑鱉的最好辦法是讓它們繁衍生息。最早的計劃是讓上海動物園雌性斑鱉與蘇州動物園的“斑鱉小伙”就近配對,可是2006年12月,上海動物園的那只斑鱉“圓寂”了。就在城市商報報道這一消息后,市民潘裕博獨家向商報披露:西園寺原先有四五只“癩頭黿”,都是他的族祖、清末探花潘祖蔭(1830-1890)所放,其中兩三只1938年春被日寇吃掉了。如果這一消息得到確證,對研究西園寺斑鱉的年齡以及是否還有生育能力意義重大為此,記者特意前往蘇州博物館,查看潘祖蔭的日記。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記者果然找到了潘祖蔭清朝光緒九年(1883年)放黿的記載,而且證實當時放生的一共有6只,比潘裕博記憶中的數(shù)量還要多。
這樣看來,如果能找到西園寺的雌性斑鱉“圓圓”,蘇州動物園的斑鱉小伙同樣有希望跟它繁育后代。遺憾的是,“圓圓”一直芳蹤難覓,這一設想基本沒有可操作性。
幸而,2007年1月,長沙動物園一只80歲的老鱉被認定為雌性斑鱉,年齡只相當于人類的20多歲,還能連續(xù)產(chǎn)卵,顯示了旺盛的生育能力。這樣一來,蘇州動物園的斑鱉小伙有了真正的“夢中情人。
如何早日促成長沙、蘇州斑鱉聯(lián)姻、拯救斑鱉家族,有關人士提出了兩種方案:讓長沙動物園斑鱉姑娘“遠嫁”蘇州,或讓蘇州動物園斑鱉小伙“倒插門”到長沙。但考慮到斑鱉搬來搬去有可能影響健康,蘇州動物園斑鱉池有待改造,兩只陌生斑鱉放在一起可能合不來等情況,這些設想并沒有立即付諸設施。
2007年6月,長沙動物園方面提出了通過人工授精方式解決斑鱉繁育問題的設想,WCS組織對此表示愿意提供技術(shù)和相關專業(yè)人士支持。年9月,在黑龍江佳木斯市召開的中國動物園協(xié)會科委會2007年工作會議上,長沙動物園、蘇州動物園及WCS組織三方會商后決定:通過人工授精方式,讓蘇州動物園的斑鱉小伙和長沙動物園的斑鱉姑娘繁育后代,并定于2008年春季開始嘗試,如果不成功,再改為讓斑鱉直接交配。
消息傳出后,國內(nèi)一些專家提出質(zhì)疑:利用微小電動震動儀從雄性斑鱉身上采集精子能否成功?通過人工方式抽取精子,對雄性斑鱉究竟有多大傷害?由于沒有先例,誰也不能保證。而全世界已知的活體斑鱉中,最適合配對的就是蘇州動物園斑鱉小伙和長沙動物園的斑鱉姑娘,萬一一方身體受損可怎么辦?
最終,經(jīng)過慎重研究和組織專家論證,長沙動物園、蘇州動物園及WCS組織于2007年12月下旬簽署了技術(shù)合同,決定先嘗試讓斑鱉直接交配,不行再嘗試人工授精。
那么,到底是讓蘇州斑鱉倒插門,還是讓長沙斑鱉嫁上門。雙方又是一番討價還價。最后,長沙方面讓步了。這是因為蘇州斑鱉的體量偏大(大約是長沙斑鱉的兩倍左右),年歲又大,搬動起來不方便;另外,長沙動物園斑鱉進、下半年后將隨其他動物搬遷至生態(tài)動物園。這次“嫁”到蘇州,也是鍛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有緣千里來相會。湖南長沙動物園斑鱉“姑娘”的婚期終于定了。
長沙動物園管理處副主任嚴霞暉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根據(jù)計劃,WCS組織專家5月4日將為斑鱉姑娘作最后的體檢,5日下午,斑鱉姑娘將乘上專門的汽車,預計6日早晨到達蘇州。“之所以選汽車,是因為用飛機托運的話,貨艙里溫差大,斑鱉姑娘可能吃不消;選這樣的時間用汽車運送,也是為了讓溫度變化小一點,減少對斑鱉姑娘的影響”。
雌鱉喬遷
2009年5月6日早上,承擔著物種延續(xù)重任的長沙斑鱉“姑娘”在經(jīng)過一千一百公里的長途奔波后終于平安抵達蘇州動物園,率先住進了“新房”,新郎則是蘇州的一只斑鱉?吹叫孪眿D,另一池塘中的蘇州斑鱉“小伙”顯得興奮不已,不時把頭探出水面張望,或者干脆露出巨大的身軀和小魚嬉戲。“新娘”則顯得比較害羞。它們的“婚房”是個約400平米的池塘,被一道隔離網(wǎng)分成相等的兩部分,南邊是一個用細沙鋪成的人工島,這將是它們繁衍后代的地方。隔離網(wǎng)中的活門打開后,“夫妻倆”便可親密接觸了。很多蘇州市民和游客一早就守候在鱉池邊,期待一睹“新娘”的芳容。
據(jù)介紹,雖然這三只斑鱉都已步入老年,但飼養(yǎng)得當還能活兩三百年。若這兩只斑鱉繁殖成功,將是保護斑鱉的最后希望。
繁殖情況
據(jù)動物園負責人陳大慶介紹,雌鱉來蘇之后,經(jīng)歷了交配、兩次產(chǎn)卵、冬眠等過程,對環(huán)境還是比較適應的,一年能吃掉約50斤飼料。與蘇州雄性斑鱉的交配繁育活動也很正常,僅2009年4月、5月、6月和7月園方就曾多次讓它倆“同房”。從2009年5月到7月,雌性斑鱉先后在斑鱉池邊的沙灘上產(chǎn)下4窩卵,令工作人員驚喜的是,與雌鱉所產(chǎn)卵不同,發(fā)現(xiàn)了受精卵的存在,其中第一批卵中有2枚,第二批中有5枚。
陳大慶說,為了最大可能地提高斑鱉卵孵化的概率,除了第四窩的卵全部留在原地進行自然孵化外,其余所產(chǎn)的三窩卵都分成兩份,一半留在沙土中,另一半則放到孵化箱里進行人工孵化,其中包括第二窩中的4枚受精卵。
工作人員為等待斑鱉寶寶的出世做了精心準備,在室內(nèi),用鐵絲網(wǎng)將沙灘圍了起來,網(wǎng)里放了兩個盆,盆中有水有沙,盆的上方還有小型遮陽棚,是怕萬一斑鱉寶寶出世會被夏天的烈日曬壞;在室內(nèi),參照其他龜鱉類人工繁育的適宜溫度,在孵化箱中設置了3種溫度條件,分別為29℃、31℃和33℃,陳大慶解釋說,這是因為龜鱉類的卵在23℃以下,胚胎會停止發(fā)育,而在34℃以上會死亡?墒鞘潞蟮臋z查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沙灘上還是孵化箱中,小斑鱉都在孵化不到一周的時間內(nèi),即胚胎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