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美麗的大陽谷古城區(qū),近清一色的青磚黛瓦,飛檐畫棟,古舊的房屋,美麗獅子樓,喝著陽谷水,讓整個古鎮(zhèn)盡顯明清遺風。
谷山春曉
你是否和我一樣不愛霓虹,不愛滿街的斑馬線,我美麗的大陽谷。
卻一心想要扎根在一個小城里,看時光如玉,別有溫潤 。
新城孟店本平川,谷山原指谷城山。
冬去春來草木新,鳥鳴旭日花叢間。
說解:孟店,是建縣后,縣城經(jīng)過三遷后選定的新址。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從東平郡須昌縣析置陽谷縣,轉(zhuǎn)屬濟北郡?h城定在陽谷亭(漢時叫陽谷城)。陽谷縣名也因治所陽谷亭(今平陰王古店)而得名。舊縣城北有谷城山。后西遷治所于疊路頭(俗稱水歿城)。北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黃水淹沒陽谷城。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陽谷治所南移至上巡鎮(zhèn)(今張秋城坡村)。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縣治所再次西遷至孟店,即今陽谷縣城。
谷城山:又名谷山。在古陽谷亭北5華里處,屬泰山山脈西麓。該片山區(qū),叢林茂密,鳥語花香,景色怡人,春景尤勝。登上山來,眼前東平湖水煙波浩渺,蔚為壯觀。故列為古陽谷八大景觀之首。該山現(xiàn)已歸平陰縣所屬。
你對“古陽谷八景”了解多少?
盟臺遺響
齊侯小白新用政,內(nèi)憂外患國不寧。
管仲獻策御強敵,齊宋江黃始會盟。
說解:周莊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小白即位,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nèi)政。管仲所推行的新政改革,很快就收到了“通貨積財,富國強兵”的功效。在御敵方面,隨著齊國國力的強盛,連續(xù)滅掉了譚(山東歷城)、遂(山東寧陽)等小國,大大擴充了國土。這時山戎和狄族勢力正向南發(fā)展。齊桓公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聯(lián)合燕國打敗了山戎。又聯(lián)合宋、曹、江、黃等國共同扼制了狄人的南侵。“會盟臺”就是齊、宋、江、黃四國誓血為盟而修筑的高臺。會盟臺位置在谷城山之南,東平湖之北,陽谷亭南的古驛道旁。齊、宋、江、黃四國會盟,是齊桓公開創(chuàng)霸業(yè)中重要的外交措施和手段。時光荏苒,歲月悠悠,一幌就是2600多年前的事了。后人登臨此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會盟臺”是上古遺留給陽谷的一大歷史遺跡。被列為古陽谷八大景觀之二。此遺跡今已歸屬平陰縣。
你對“古陽谷八景”了解多少?
沙河雁渚
沙河水闊蒲草澗,大雁嬉戲水草邊。
水皺草低風乍起,千雁萬雁飛云天。
說解:沙河,今稱趙王河。在今縣城東十六里處。河道南北走向,穿境而過,古代曾是黃河故道。據(jù)史料記載,黃河五次改道均流經(jīng)縣境。漢唐至北宋明道年間,黃河流經(jīng)本縣西部,即沙河。因沙河位居陽谷縣西部,又在當時縣城疊路頭西部。北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河決澶州橫垅,越金堤而南。北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河決澶州,改道南流,境內(nèi)河道遂廢。南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黃河在梁山泊南北分流,其北流經(jīng)縣南境清水河。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新開會通河(小運河),黃河北流水量減少。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筑塞黃陵崗,黃河北流斷絕,悉入徐淮,不復(fù)流經(jīng)本境。
當今沙河,源于壽張鎮(zhèn)趙生白村,北流至郭屯孟屯村入聊城界。流經(jīng)我縣長度七十五華里余。以其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沙河雁渚,列古陽谷八大景觀之三。
你對“古陽谷八景”了解多少?
阿井膠泉
奇乎不奇,不奇亦奇。
丹耶非丹,非丹勝丹。
楹聯(lián)釋義:上聯(lián)說,阿井奇怪嗎?其實它的樣子一點也不奇怪,它和其他的水井狀貌沒有什么差別。古阿井真的不奇怪嗎?它還真的挺奇怪,因為古阿井的水和其它井的水有著炯然的差異。離開古阿井的水,便熬不出真膠來。
下聯(lián)說,阿膠是道士練就的仙丹嗎?那當然不是。但阿膠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要比道士的仙丹強百倍千倍。
說解:“古阿井”又名阿膠井。址在陽谷縣阿城鎮(zhèn)西北三公里“東阿故城遺址”中央。距縣城約25公里。井深數(shù)丈,青磚砌就。井口覆以青石板,呈長方形。舊有接官廳、龍神祠等建筑。今僅存一石亭,清光緒五年(公元1880年)建,六角對稱,結(jié)構(gòu)精巧,雕琢精細,至今堅固如初。亭正面額題“濟世壽人”四字,楹聯(lián)為“圣代即今多而露,仙鄉(xiāng)留此好源泉”。亭下有一石碑,以屃赑承之。碑高五尺,寬二尺余,上鐫“古阿井”三字。篆刻婉轉(zhuǎn)通達,古樸自然。有關(guān)阿井的記載。當追溯到漢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其后是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詳細記載。井水深綠而重,清冽甘美,富含鈣、鎂、鉀、鈉等十多種對于人體有益的礦物質(zhì)。用以煮膠,易除雜質(zhì),并能增強療效。阿膠素有“貢膠”、“真膠”之美譽。
故“阿井膠泉”被列為古陽谷八景之一。
你對“古陽谷八景”了解多少?
七級古渡
運河初開船如織,護堤砌石高七級。
乾康南巡經(jīng)此過,顯祖感懷賦新詩。
說解: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元政府采納了壽張縣令韓正輝的建議,開通從東平安民山到臨清衛(wèi)河之間的運河,名曰“會通河”。此段運河的開通,大大縮短了京杭大運河的距離,方便了客貨運輸。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陽谷經(jīng)濟的繁榮和發(fā)展。出現(xiàn)了“運河三鎮(zhèn)”張秋、阿城和七級。
七級古代稱之為“毛鎮(zhèn)”。大運河開通后,因其堤岸筑就七級青石臺階。久而久之,人們逐漸淡忘了“毛鎮(zhèn)”這個原名,以“七級”之名取而代之。據(jù)文獻記載,七級碼頭之船“冠蓋云從、帆檣鱗集”,相當繁忙。鎮(zhèn)內(nèi)有六門、四關(guān)、六縱八橫14條街,勢如棋格,街市鋪面相連,生意頗盛。清康熙、乾隆頻頻南巡,料想也曾多次經(jīng)過七級古渡。號稱東方莎士比亞的明代大文學家大戲劇家湯顯祖對七級古渡更是情有獨鐘。在往返京都,路過七級時,總下榻“田宗館舍”,對七級古渡的繁華,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及淳樸的民風予以贊美,留下四篇不朽之作。湯顯祖曾在《陽谷主人飲》中深情的寫到:“想念家田下,風義亦如斯。蕭曠樂斯土,奈何當見離。……旅意終南飛,徘徊住宿地。人生茍有情,別夢當游茲。”
你對“古陽谷八景”了解多少?
孟母祈蠶
孟母三遷為教子,子惰母慍斷杼機。
孟子修得圣人位,萬民感斯建此祠。
說解:陽谷舊有“孟母祈蠶祠”,用以感念和緬懷這位圣母,位置在安樂鎮(zhèn)西南方位。明嘉靖年間修志時,由于孟母祈蠶祠荒廢已久,已經(jīng)無法說清原委。
“三字經(jīng)”云:“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是對孟母精心教子的生動寫照。所有的婦女都有一個良好的愿望,就是期盼年年桑盛、蠶豐、絲多、多織絹,過上一個好年景。所有的母親“望子成龍”的心愿,與婦女“祈蠶”過好年景的心情是一樣的。對兒子的祝愿又優(yōu)于對“祈蠶”的祝愿。
不管“孟母祈蠶祠”的存留如何,都說明臨近圣人之邦的陽谷人民,受孔孟儒家思想的影響是何等渾厚。
這筆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淵源流傳,彌足珍貴。故《陽谷縣志》中把“孟母祈蠶”亦列為古陽谷八景之一。
你對“古陽谷八景”了解多少?
古塔夕照
國學三支儒道釋,如來佛祖大睿智。
心燈明鏡心香起,干枯心靈變潤滋。
說解:佛,即佛陀的簡稱。佛家泛指一切覺者和智者。而佛家最高的大智大覺者釋迦牟尼,他的名字包含了佛家的全部意義和境界。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有西漢使者景憲將佛經(jīng)從大月氏國帶回。時值中國思想史上儒道之爭最激烈的關(guān)口,因此當時佛教并未得到廣泛的傳播。至魏晉,玄學興,并與佛學悄然結(jié)合,至此,中國化了的佛學在中土得以廣泛流傳。隋唐時,佛學在中國達到了極盛。此時,在中國南方,在揚州的慧日、法云寺,廬山的東林寺、峰頂寺,荊州的玉泉寺,十住寺也聚集了眾多的高僧大德,寺中香火繚繞,經(jīng)年不絕。到了宋朝,名理學興起,佛學開始走向衰微。清末,佛教又呈復(fù)興之勢。
釋迦牟尼佛告誡眾生,人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各種欲望,有欲望而造業(yè),就不能免于輪回。只有消滅一切欲望,才能達到“涅槃”境界。經(jīng)過長期修道,人生才能達到寂滅一起煩惱和圓滿一切清凈功德的境界。修行是達到涅槃的唯一途徑。
陽谷古塔寺院,宋時已荒廢,史料記載缺佚。但佛教對陽谷人民的影響和人心的鑄造。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你對“古陽谷八景”了解多少?
月堤環(huán)向
筑堤本意為蒼生,庇護田舍得安寧。
堤到村前繞向過,以民為本萬代稱。
說解:月堤為金線河護堤。金線河是我縣西部主要排水河道。有新、老金線河之分。老金線河舊名陂河,亦稱小河,源于莘縣仲子廟,東北至范莊附近入境,再北斜向西由月堤附近復(fù)入莘縣境。境內(nèi)長度20.73公里。
據(jù)古志記載:“月堤,即魯?shù)。自城西魯潭口而北與莘縣地犬牙交錯,至玉皇廟。廟在堤上,恰界莘谷。”又云:“然考古者名其為魯?shù),魯(shù)桃晕鳛樾l(wèi)地,魯?shù)桃詵|即齊地,堤因魯之疆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