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英當寒露發(fā),端不藉東風。
唐·黃巢《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還持今歲色,復(fù)結(jié)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陽后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宋·朱淑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jié)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2]
胡秉言《秋菊》
千姿百態(tài)美阿嬌,風勁涼寒盡絢妖。點綴晚秋美景綻,暗香引來倦蝶嬈。
當代·左河水《星子縣上京山賞菊》
淵明故里野菊叢,獨自疏籬趣味中。甘頂風霜枝上老,拒隨枯葉伴旋風。
當代余亞飛《野菊花》
田邊河岸山坡上,野菊叢生花朵黃;處在寒秋時節(jié)里,傲霜怒放發(fā)清香。
相關(guān)花語
菊花:清凈、高潔、懷念、成功
黃菊:飛黃騰達
白菊:哀悼、真實坦誠
紅菊:我愛你
翠菊:追想、可靠的愛情、請相信我
春菊:為愛情占卜
冬菊:別離
天人菊:團結(jié)
萬壽菊:友情
金盞菊:悲傷嫉妒
富貴菊:富貴榮華、繁茂興盛
矢車菊:纖細、優(yōu)雅、單身的幸福
麥桿菊:永恒的記憶、刻畫在心
鱗托菊:永遠的愛
瓜葉菊:快樂
六月菊:別離
太陽菊:熱情、活力
波斯菊:野性美
大波斯菊:少女純情
法國小菊:忍耐
藍色水菊:善變固執(zhí)無情的你
雛菊(延命菊):愉快、幸福、純潔、天真、和平、希望、美人
非洲菊(扶郎花):神秘、興奮、有毅力、適應(yīng)力強
菊花在葬禮上、墓碑前常常出現(xiàn),因此現(xiàn)代華人忌諱送人菊花。
在中國的古典文學和文化中,菊花是高雅純潔的象征。
“菊花”是當今流行語,是屁眼的意思,特指肛門。形狀如同菊花。所以現(xiàn)在常說“爆菊花!”這句話可以被稱為玩笑話和具有挑逗意義的挑釁話。
起因是上田秋成在1776年刊行的《菊花之約》被影射眾道(日本古代一種男同性戀形式)問題,此用法經(jīng)由臺灣變異后傳至大中華地區(qū)。菊花是北京、開封、中山的市花,此外也是日本國花,日本皇室徽章就是菊花紋章。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菊花茶起源于唐朝,至清朝廣泛應(yīng)用于民眾生活中。菊花的品種多姿多彩,還帶有一抹淺淡宜人的馨香,而且功用非凡,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常見花卉,中國自古就有賞菊、吃菊的習慣,一直綿延了數(shù)千年。菊花宴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健康飲食!菊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有柄,卵形,邊緣有鋸齒,秋季開花。原產(chǎn)中國,久經(jīng)栽培,目前品種很多。其中白菊花可作為飲料,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常喝的“菊花茶”。有時也在白菊花中加些茶葉,起到調(diào)味的作用。
菊花起源于中國,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品種達到3000以上,是我國種植最廣泛的一種傳統(tǒng)名花,除了做園林觀賞外,以藥用菊花和茶用菊花占較大比例。根據(jù)記載,唐朝人已開始有喝菊花茶的習慣。菊花泡龍井稱之“菊井”,泡普洱稱之“菊普”,菊與茶合用,相得益彰。冰鎮(zhèn)并加有冰糖或蜂蜜的菊花茶,具有清涼、降火氣、潤喉等功效,十分受人歡迎。明清時代菊花茶就作為清涼茶飲用,到清朝已廣泛應(yīng)用于民眾生活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的質(zhì)量,因而具有多重保健功能的茶用菊花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產(chǎn)地分布
菊花是指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全國各地幾乎隨處可見。主產(chǎn)河北的華北平原,稱為祁菊花。產(chǎn)地湖北福田河的福白菊,浙江桐鄉(xiāng)的杭白菊和黃山腳下的黃山貢菊(徽州貢菊),產(chǎn)于安徽亳州的亳菊、滁州的滁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浙江德清的德菊、河南焦作、濟源的懷菊花(四大懷藥之一)。河南開封以菊花為市花,品種繁多,有一千多種。昆侖山也產(chǎn)出一種菊花茶,名為雪菊。高等級的稱為紅紈,形似雛菊,褐紅色花蕊,金色花瓣,茶湯剔紅。
生長環(huán)境
菊花的適應(yīng)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一10℃;ㄆ谧畹鸵箿17℃,開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zhì)、輕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秋菊為長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yǎng)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0攝氏度的夜溫則適于花芽發(fā)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yīng)也不同。
杭白菊
杭白菊又稱甘菊,是中國傳統(tǒng)的栽培藥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藥材“浙八味”之一,也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種品種。經(jīng)現(xiàn)代醫(yī)藥理證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捎糜谥委煗駸狳S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等癥。以菊湯沐浴,有去癢爽身、護膚美容的功能。
國家分類標準:
特級:花型完整,花瓣厚實,花朵大小均勻;無霜打花、霉花、生花(蒸制時間不到,造成不熟曬后邊黑的花)、湯花(蒸制時鍋中水過多,造成水燙花,曬后成褐色的花);入水泡開后花瓣玉白,花蕊深黃色澤均勻;湯色澄清,淺黃鮮亮清香,甘醇微苦。
一級:花型基本完整,花瓣較厚實,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湯花在5%以內(nèi);入水泡開后花瓣白,花蕊呈黃色;湯色澄清,淺黃清香,甘微苦。
二級: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湯花在7%以內(nèi);入水泡開后花瓣灰白,花蕊淺黃;湯色澄清、淺黃較清香,甘微苦。
野菊花
野菊花又名山菊花、路邊菊、野黃菊花等,全國大部分省區(qū)都有出產(chǎn),野生于山坡草地、灌木叢、路邊。野菊之名始見于《日華子本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有收載。野菊花呈類球形,黃綠色至棕黃色,氣芳香,味苦。以色黃無梗、完整、氣香、花未全開者為佳,而花完全開放、散瓣、有花梗、吸潮、色暗、散氣者,質(zhì)次。
貢菊
貢菊也稱“黃山貢菊”、“徽州貢菊”,又稱徽菊。與杭菊、滁菊并稱中國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故名“貢菊”。盛產(chǎn)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的廣大地域。主產(chǎn)于著名旅游勝地黃山風景區(qū)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清涼峰之間,盛產(chǎn)于休寧縣蘭田、南塘等地,其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品質(zhì)優(yōu)良,色、香、味、型集于一體,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被譽為藥用和飲中之佳品,是黃山著名特產(chǎn),馳名中外。
飲用貢菊按外形、花色、花瓣、花蒂、氣味等指標分為一級到三級:
一級:花朵大,圓形,白色,花瓣70%展開,花瓣密,花心淡黃色,均勻無散花,花蒂綠色,氣芳香,味甘苦,無雜質(zhì);
二級:花朵中等,圓形,白色,10~20%的花朵花瓣展開超過70%,花瓣較密、較均勻,花蒂綠色,氣芳香,味甘苦,無雜質(zhì);
三級:花朵小,圓形,白色,20~30%的花朵花瓣展開超過70%,有散瓣,不均勻,花蒂大部分綠色,氣芳香,味甘苦,雜質(zhì)低于0.5%。
滁菊
滁菊主要產(chǎn)于安徽滁州,因此又被叫做安徽滁菊。滁菊是菊花中花瓣最為緊密的一種,名列“四大名菊”之首,屬于藥用,飲用兩用佳品,有很好的疏風散熱,降火,保養(yǎng)眼睛,幫助睡眠的作用。[5]滁菊,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譽。因栽培歷史悠久,品質(zhì)優(yōu)良,馳名全國,被譽為全國四大白菊之首。清朝光緒年間《滁州志》曾記載“甘菊產(chǎn)大柳(今南譙區(qū)大柳鎮(zhèn))者佳謂勝于杭產(chǎn)而不可多得”。
早在北宋年間,當?shù)厝藗兙陀贸兆龈恻c食用,泡滁菊酒消毒祛火。每有親友相聚、賓朋相逢多以滁菊款待和饋贈。歐陽修的前任滁州太守王禹偁在其《甘菊冷淘》中對滁菊入饌曾作過精彩描述:“經(jīng)年厭梁肉,頗覺道乏渾。孟春奉齋戒,敕廚唯素餐。”清朝光緒元年被朝廷納為貢品,故有“滁州貢菊”之稱。1862年《本草綱目》云:“滁州菊,單瓣色白,味甘為上。”
滁菊在近代更受到我國中醫(yī)、中藥行業(yè)的重視,
英當寒露發(fā),端不藉東風。
唐·黃巢《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還持今歲色,復(fù)結(jié)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陽后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宋·朱淑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jié)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2]
胡秉言《秋菊》
千姿百態(tài)美阿嬌,風勁涼寒盡絢妖。點綴晚秋美景綻,暗香引來倦蝶嬈。
當代·左河水《星子縣上京山賞菊》
淵明故里野菊叢,獨自疏籬趣味中。甘頂風霜枝上老,拒隨枯葉伴旋風。
當代余亞飛《野菊花》
田邊河岸山坡上,野菊叢生花朵黃;處在寒秋時節(jié)里,傲霜怒放發(fā)清香。
相關(guān)花語
菊花:清凈、高潔、懷念、成功
黃菊:飛黃騰達
白菊:哀悼、真實坦誠
紅菊:我愛你
翠菊:追想、可靠的愛情、請相信我
春菊:為愛情占卜
冬菊:別離
天人菊:團結(jié)
萬壽菊:友情
金盞菊:悲傷嫉妒
富貴菊:富貴榮華、繁茂興盛
矢車菊:纖細、優(yōu)雅、單身的幸福
麥桿菊:永恒的記憶、刻畫在心
鱗托菊:永遠的愛
瓜葉菊:快樂
六月菊:別離
太陽菊:熱情、活力
波斯菊:野性美
大波斯菊:少女純情
法國小菊:忍耐
藍色水菊:善變固執(zhí)無情的你
雛菊(延命菊):愉快、幸福、純潔、天真、和平、希望、美人
非洲菊(扶郎花):神秘、興奮、有毅力、適應(yīng)力強
菊花在葬禮上、墓碑前常常出現(xiàn),因此現(xiàn)代華人忌諱送人菊花。
在中國的古典文學和文化中,菊花是高雅純潔的象征。
“菊花”是當今流行語,是屁眼的意思,特指肛門。形狀如同菊花。所以現(xiàn)在常說“爆菊花!”這句話可以被稱為玩笑話和具有挑逗意義的挑釁話。
起因是上田秋成在1776年刊行的《菊花之約》被影射眾道(日本古代一種男同性戀形式)問題,此用法經(jīng)由臺灣變異后傳至大中華地區(qū)。菊花是北京、開封、中山的市花,此外也是日本國花,日本皇室徽章就是菊花紋章。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菊花茶起源于唐朝,至清朝廣泛應(yīng)用于民眾生活中。菊花的品種多姿多彩,還帶有一抹淺淡宜人的馨香,而且功用非凡,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常見花卉,中國自古就有賞菊、吃菊的習慣,一直綿延了數(shù)千年。菊花宴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健康飲食!菊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有柄,卵形,邊緣有鋸齒,秋季開花。原產(chǎn)中國,久經(jīng)栽培,目前品種很多。其中白菊花可作為飲料,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常喝的“菊花茶”。有時也在白菊花中加些茶葉,起到調(diào)味的作用。
菊花起源于中國,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品種達到3000以上,是我國種植最廣泛的一種傳統(tǒng)名花,除了做園林觀賞外,以藥用菊花和茶用菊花占較大比例。根據(jù)記載,唐朝人已開始有喝菊花茶的習慣。菊花泡龍井稱之“菊井”,泡普洱稱之“菊普”,菊與茶合用,相得益彰。冰鎮(zhèn)并加有冰糖或蜂蜜的菊花茶,具有清涼、降火氣、潤喉等功效,十分受人歡迎。明清時代菊花茶就作為清涼茶飲用,到清朝已廣泛應(yīng)用于民眾生活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的質(zhì)量,因而具有多重保健功能的茶用菊花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產(chǎn)地分布
菊花是指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全國各地幾乎隨處可見。主產(chǎn)河北的華北平原,稱為祁菊花。產(chǎn)地湖北福田河的福白菊,浙江桐鄉(xiāng)的杭白菊和黃山腳下的黃山貢菊(徽州貢菊),產(chǎn)于安徽亳州的亳菊、滁州的滁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浙江德清的德菊、河南焦作、濟源的懷菊花(四大懷藥之一)。河南開封以菊花為市花,品種繁多,有一千多種。昆侖山也產(chǎn)出一種菊花茶,名為雪菊。高等級的稱為紅紈,形似雛菊,褐紅色花蕊,金色花瓣,茶湯剔紅。
生長環(huán)境
菊花的適應(yīng)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一10℃;ㄆ谧畹鸵箿17℃,開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zhì)、輕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秋菊為長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yǎng)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0攝氏度的夜溫則適于花芽發(fā)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yīng)也不同。
杭白菊
杭白菊又稱甘菊,是中國傳統(tǒng)的栽培藥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藥材“浙八味”之一,也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種品種。經(jīng)現(xiàn)代醫(yī)藥理證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捎糜谥委煗駸狳S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等癥。以菊湯沐浴,有去癢爽身、護膚美容的功能。
國家分類標準:
特級:花型完整,花瓣厚實,花朵大小均勻;無霜打花、霉花、生花(蒸制時間不到,造成不熟曬后邊黑的花)、湯花(蒸制時鍋中水過多,造成水燙花,曬后成褐色的花);入水泡開后花瓣玉白,花蕊深黃色澤均勻;湯色澄清,淺黃鮮亮清香,甘醇微苦。
一級:花型基本完整,花瓣較厚實,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湯花在5%以內(nèi);入水泡開后花瓣白,花蕊呈黃色;湯色澄清,淺黃清香,甘微苦。
二級: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湯花在7%以內(nèi);入水泡開后花瓣灰白,花蕊淺黃;湯色澄清、淺黃較清香,甘微苦。
野菊花
野菊花又名山菊花、路邊菊、野黃菊花等,全國大部分省區(qū)都有出產(chǎn),野生于山坡草地、灌木叢、路邊。野菊之名始見于《日華子本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有收載。野菊花呈類球形,黃綠色至棕黃色,氣芳香,味苦。以色黃無梗、完整、氣香、花未全開者為佳,而花完全開放、散瓣、有花梗、吸潮、色暗、散氣者,質(zhì)次。
貢菊
貢菊也稱“黃山貢菊”、“徽州貢菊”,又稱徽菊。與杭菊、滁菊并稱中國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故名“貢菊”。盛產(chǎn)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的廣大地域。主產(chǎn)于著名旅游勝地黃山風景區(qū)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清涼峰之間,盛產(chǎn)于休寧縣蘭田、南塘等地,其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品質(zhì)優(yōu)良,色、香、味、型集于一體,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被譽為藥用和飲中之佳品,是黃山著名特產(chǎn),馳名中外。
飲用貢菊按外形、花色、花瓣、花蒂、氣味等指標分為一級到三級:
一級:花朵大,圓形,白色,花瓣70%展開,花瓣密,花心淡黃色,均勻無散花,花蒂綠色,氣芳香,味甘苦,無雜質(zhì);
二級:花朵中等,圓形,白色,10~20%的花朵花瓣展開超過70%,花瓣較密、較均勻,花蒂綠色,氣芳香,味甘苦,無雜質(zhì);
三級:花朵小,圓形,白色,20~30%的花朵花瓣展開超過70%,有散瓣,不均勻,花蒂大部分綠色,氣芳香,味甘苦,雜質(zhì)低于0.5%。
滁菊
滁菊主要產(chǎn)于安徽滁州,因此又被叫做安徽滁菊。滁菊是菊花中花瓣最為緊密的一種,名列“四大名菊”之首,屬于藥用,飲用兩用佳品,有很好的疏風散熱,降火,保養(yǎng)眼睛,幫助睡眠的作用。[5]滁菊,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譽。因栽培歷史悠久,品質(zhì)優(yōu)良,馳名全國,被譽為全國四大白菊之首。清朝光緒年間《滁州志》曾記載“甘菊產(chǎn)大柳(今南譙區(qū)大柳鎮(zhèn))者佳謂勝于杭產(chǎn)而不可多得”。
早在北宋年間,當?shù)厝藗兙陀贸兆龈恻c食用,泡滁菊酒消毒祛火。每有親友相聚、賓朋相逢多以滁菊款待和饋贈。歐陽修的前任滁州太守王禹偁在其《甘菊冷淘》中對滁菊入饌曾作過精彩描述:“經(jīng)年厭梁肉,頗覺道乏渾。孟春奉齋戒,敕廚唯素餐。”清朝光緒元年被朝廷納為貢品,故有“滁州貢菊”之稱。1862年《本草綱目》云:“滁州菊,單瓣色白,味甘為上。”
滁菊在近代更受到我國中醫(yī)、中藥行業(yè)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