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藥典》、《中藥志》、《中藥大辭典》、《中國植物志》、《本草綱目》等數十種國家權威刊物都對滁菊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高度評價。原中科院學部委員葉桔泉先生在《現代實用中藥》一書中對菊花評價到“安徽滁州產者味最清涼,不苦不甘,白菊中以為最良,浙江杭州產次之”。1957年中國《中藥通報》評價到:“中醫(yī)界公認滁菊為全國四大名菊中品質最優(yōu)。”2000年后,產品暢銷全國并出口港、澳、臺地區(qū)和東南亞國家。
藏彩菊
它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作用,還有獨特的美容奇效,長期飲用對女性面部美容有很好的療效。藏彩菊泡水后立即收縮成含苞待放狀,經久耐泡。只要在杯中放入1~2朵七彩菊,用水浸泡2~3秒鐘,茶湯立即有了甘甜的味道,且連續(xù)浸泡一天仍有菊花的香甜。
懷菊
懷菊花不僅讓人悅目,采摘下的菊花可制成保健茶。每年十月底,菊花茂盛之時,產于河南省古懷慶府(今焦作地區(qū))的懷菊花被采摘下來,經過蒸氣殺青之后,曬干至含水率70%以下,手捻花瓣即成粉碎時,便可備用。在《本草綱目》中對菊花茶的藥效有詳細的記載: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渡褶r本草經》認為,懷菊花茶能“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
現代醫(yī)學也研究證實,菊花具有降血壓、消除癌細胞、擴張冠狀動脈和抑菌的作用,長期飲用能增加人體鈣質、調節(jié)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適合中老年人和預防流行性結膜炎時飲用。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干澀也有較好的療效。同時,菊花茶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經、舒緩頭痛的功效。
杭白菊又稱甘菊,是中國傳統(tǒng)的栽培藥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藥材“浙八味”之一,也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種品種。經現代醫(yī)藥理證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捎糜谥委煗駸狳S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等癥。以菊湯沐浴,有去癢爽身、護膚美容的功能。
國家分類標準:
特級:花型完整,花瓣厚實,花朵大小均勻;無霜打花、霉花、生花(蒸制時間不到,造成不熟曬后邊黑的花)、湯花(蒸制時鍋中水過多,造成水燙花,曬后成褐色的花);入水泡開后花瓣玉白,花蕊深黃色澤均勻;湯色澄清,淺黃鮮亮清香,甘醇微苦。
一級:花型基本完整,花瓣較厚實,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湯花在5%以內;入水泡開后花瓣白,花蕊呈黃色;湯色澄清,淺黃清香,甘微苦。
二級: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湯花在7%以內;入水泡開后花瓣灰白,花蕊淺黃;湯色澄清、淺黃較清香,甘微苦。
野菊花
野菊花又名山菊花、路邊菊、野黃菊花等,全國大部分省區(qū)都有出產,野生于山坡草地、灌木叢、路邊。野菊之名始見于《日華子本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有收載。野菊花呈類球形,黃綠色至棕黃色,氣芳香,味苦。以色黃無梗、完整、氣香、花未全開者為佳,而花完全開放、散瓣、有花梗、吸潮、色暗、散氣者,質次。
貢菊
貢菊也稱“黃山貢菊”、“徽州貢菊”,又稱徽菊。與杭菊、滁菊并稱中國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故名“貢菊”。盛產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的廣大地域。主產于著名旅游勝地黃山風景區(qū)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清涼峰之間,盛產于休寧縣蘭田、南塘等地,其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品質優(yōu)良,色、香、味、型集于一體,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被譽為藥用和飲中之佳品,是黃山著名特產,馳名中外。
飲用貢菊按外形、花色、花瓣、花蒂、氣味等指標分為一級到三級:
一級:花朵大,圓形,白色,花瓣70%展開,花瓣密,花心淡黃色,均勻無散花,花蒂綠色,氣芳香,味甘苦,無雜質;
二級:花朵中等,圓形,白色,10~20%的花朵花瓣展開超過70%,花瓣較密、較均勻,花蒂綠色,氣芳香,味甘苦,無雜質;
三級:花朵小,圓形,白色,20~30%的花朵花瓣展開超過70%,有散瓣,不均勻,花蒂大部分綠色,氣芳香,味甘苦,雜質低于0.5%。
滁菊
滁菊主要產于安徽滁州,因此又被叫做安徽滁菊。滁菊是菊花中花瓣最為緊密的一種,名列“四大名菊”之首,屬于藥用,飲用兩用佳品,有很好的疏風散熱,降火,保養(yǎng)眼睛,幫助睡眠的作用。[5]滁菊,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譽。因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yōu)良,馳名全國,被譽為全國四大白菊之首。清朝光緒年間《滁州志》曾記載“甘菊產大柳(今南譙區(qū)大柳鎮(zhèn))者佳謂勝于杭產而不可多得”。
早在北宋年間,當地人們就用滁菊做糕點食用,泡滁菊酒消毒祛火。每有親友相聚、賓朋相逢多以滁菊款待和饋贈。歐陽修的前任滁州太守王禹偁在其《甘菊冷淘》中對滁菊入饌曾作過精彩描述:“經年厭梁肉,頗覺道乏渾。孟春奉齋戒,敕廚唯素餐。”清朝光緒元年被朝廷納為貢品,故有“滁州貢菊”之稱。1862年《本草綱目》云:“滁州菊,單瓣色白,味甘為上。”
滁菊在近代更受到我國中醫(yī)、中藥行業(yè)的重視,《中華藥典》、《中藥志》、《中藥大辭典》、《中國植物志》、《本草綱目》等數十種國家權威刊物都對滁菊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高度評價。原中科院學部委員葉桔泉先生在《現代實用中藥》一書中對菊花評價到“安徽滁州產者味最清涼,不苦不甘,白菊中以為最良,浙江杭州產次之”。1957年中國《中藥通報》評價到:“中醫(yī)界公認滁菊為全國四大名菊中品質最優(yōu)。”2000年后,產品暢銷全國并出口港、澳、臺地區(qū)和東南亞國家。
藏彩菊
它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作用,還有獨特的美容奇效,長期飲用對女性面部美容有很好的療效。藏彩菊泡水后立即收縮成含苞待放狀,經久耐泡。只要在杯中放入1~2朵七彩菊,用水浸泡2~3秒鐘,茶湯立即有了甘甜的味道,且連續(xù)浸泡一天仍有菊花的香甜。
懷菊
懷菊花不僅讓人悅目,采摘下的菊花可制成保健茶。每年十月底,菊花茂盛之時,產于河南省古懷慶府(今焦作地區(qū))的懷菊花被采摘下來,經過蒸氣殺青之后,曬干至含水率70%以下,手捻花瓣即成粉碎時,便可備用。在《本草綱目》中對菊花茶的藥效有詳細的記載: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渡褶r本草經》認為,懷菊花茶能“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
現代醫(yī)學也研究證實,菊花具有降血壓、消除癌細胞、擴張冠狀動脈和抑菌的作用,長期飲用能增加人體鈣質、調節(jié)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適合中老年人和預防流行性結膜炎時飲用。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干澀也有較好的療效。同時,菊花茶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經、舒緩頭痛的功效。
選擇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扦插育苗地尚須有水源以澆灌方便,栽植地選地勢高燥處。視土地原有肥力酌施基肥、耕翻耙乎后作成寬1—1.2米、高25—30厘米的高畦,畦間距30厘米。
繁殖方法
①分根法:菊花采收后,選健壯的植株,割除殘莖,用馬糞或土雜肥覆蓋保暖越冬,使根芽翌春早發(fā)。翌春3—4月當新苗萌發(fā)后,扒開覆蓋的糞土并加速生長。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苗高20厘米左右時,將其全部挖出,按新苗分株。在畦上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0厘米左右的穴,每穴植入分株苗1—2棵,覆土壓實。
②扦插法:選留種的母株及覆蓋越冬法與分根法同。4月下旬苗高15—20厘米時,沿地面將其割下,從中選10厘米以上長的粗壯苗,摘除最下部2—3片葉,按行株距7×7厘米扦插于扦插育苗床。遮陰保濕,20天左右可生出新根,扦插后有2片新葉長出時,即可移栽,移栽方法與分根法栽植相同。
田間管理
①中耕除草;定植后,見午后無萎焉現象時,苗己成活,可開始松土、除草。一般進行3—4次,到結蕾后不再進行。中期除草用雙草克防治,使用方法見說明書。
②追肥:定植后植株生長旺盛時,施稀薄糞水約1000公斤;開始孕蕾時再施上述肥2000公斤,另施過磷酸鈣10—15公斤或用2%過磷酸鈣水噴霧作葉面追肥。
③排灌:定植后遇早需澆灌,保持濕潤以提高成活率。成活后需要土壤偏干,促進根系發(fā)育、控制地上部徒長,此時遇雨要及時排水降濕。
④打頂:定植成活后,苗高15—20厘米時,選晴天打頂,摘去莖尖l—2厘米,促進分枝。此后每2周進行1次,連續(xù)3—4次,7月下旬以后不再進行,否則分枝過多、花個頭過小。
⑤防治病蟲害:
葉枯。河置呖莶。病原菌是一種半知菌,生長各期均可發(fā)生,多雨季節(jié)嚴重。下部葉片首先發(fā)病,病葉出現近圓形紫褐色病斑,中心灰白色。后期病斑上生有小黑點(分生袍子器)。病斑擴大后全葉干枯(不脫落)。防治方法:生長前期控制水分,防止瘋長以利通風透光;雨后及時排水,降低土壤濕度s發(fā)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集中燒毀并用1:1:100波爾多液或50%代森錳鋅800—looO倍液噴霧。
蚜蟲:4月下旬開始發(fā)生,可用40%樂果乳油200倍液噴霧或25%唑蚜威1500一2000倍液噴霧殺滅。
采收和儲藏
11月初開花時,待花瓣平展,由黃轉白而心略帶黃時,選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分批采收,這時采的花水分少,易干燥,色澤好,品質好。采下鮮花,切忌堆放,需及時干燥或薄攤于通風處。加工方法因各地產的藥材品種而不同;陰干,適用于小面積生產,待花大部開放,選晴天,割下花枝,捆成小把,縣員通風處,經30-40d,待花干燥,后摘下,略曬;曬干,將鮮菊花薄鋪蒸籠內,厚度不超過3朵花,待水沸后,將蒸籠置鍋上蒸3-4min,倒至曬具內曬干,不家翻動;烘干,將鮮菊鋪于烘篩上,厚度不超過3cm,用60℃炕干。
菊花的開花期約20天。一般于11月初開得較為集中。應分批采收,以花心(管狀花)2/3開放時為最適采收期。全開放的花,不僅香氣散逸,而且加工后易散,色澤亦差。收獲時將花連所在的枝從分權處割下或剪下,扎成小把,以利陰干;或直接剪取花頭。隨即加工。加工方法有陰干、曬干、烘干等。
陰干
11月上旬,視花絕大部分進入適宜采收期時,選晴天下午連花枝一起割下,分2—3坎割完,掛搭好的架上陰干。全干后剪下干花,即為成品。著名的毫菊,即為陰干品。
生曬
(國家已經禁止用硫磺熏制菊花茶)將采收的
藏彩菊
它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作用,還有獨特的美容奇效,長期飲用對女性面部美容有很好的療效。藏彩菊泡水后立即收縮成含苞待放狀,經久耐泡。只要在杯中放入1~2朵七彩菊,用水浸泡2~3秒鐘,茶湯立即有了甘甜的味道,且連續(xù)浸泡一天仍有菊花的香甜。
懷菊
懷菊花不僅讓人悅目,采摘下的菊花可制成保健茶。每年十月底,菊花茂盛之時,產于河南省古懷慶府(今焦作地區(qū))的懷菊花被采摘下來,經過蒸氣殺青之后,曬干至含水率70%以下,手捻花瓣即成粉碎時,便可備用。在《本草綱目》中對菊花茶的藥效有詳細的記載: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渡褶r本草經》認為,懷菊花茶能“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
現代醫(yī)學也研究證實,菊花具有降血壓、消除癌細胞、擴張冠狀動脈和抑菌的作用,長期飲用能增加人體鈣質、調節(jié)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適合中老年人和預防流行性結膜炎時飲用。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干澀也有較好的療效。同時,菊花茶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經、舒緩頭痛的功效。
杭白菊又稱甘菊,是中國傳統(tǒng)的栽培藥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藥材“浙八味”之一,也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種品種。經現代醫(yī)藥理證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捎糜谥委煗駸狳S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等癥。以菊湯沐浴,有去癢爽身、護膚美容的功能。
國家分類標準:
特級:花型完整,花瓣厚實,花朵大小均勻;無霜打花、霉花、生花(蒸制時間不到,造成不熟曬后邊黑的花)、湯花(蒸制時鍋中水過多,造成水燙花,曬后成褐色的花);入水泡開后花瓣玉白,花蕊深黃色澤均勻;湯色澄清,淺黃鮮亮清香,甘醇微苦。
一級:花型基本完整,花瓣較厚實,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湯花在5%以內;入水泡開后花瓣白,花蕊呈黃色;湯色澄清,淺黃清香,甘微苦。
二級: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湯花在7%以內;入水泡開后花瓣灰白,花蕊淺黃;湯色澄清、淺黃較清香,甘微苦。
野菊花
野菊花又名山菊花、路邊菊、野黃菊花等,全國大部分省區(qū)都有出產,野生于山坡草地、灌木叢、路邊。野菊之名始見于《日華子本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有收載。野菊花呈類球形,黃綠色至棕黃色,氣芳香,味苦。以色黃無梗、完整、氣香、花未全開者為佳,而花完全開放、散瓣、有花梗、吸潮、色暗、散氣者,質次。
貢菊
貢菊也稱“黃山貢菊”、“徽州貢菊”,又稱徽菊。與杭菊、滁菊并稱中國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故名“貢菊”。盛產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的廣大地域。主產于著名旅游勝地黃山風景區(qū)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清涼峰之間,盛產于休寧縣蘭田、南塘等地,其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品質優(yōu)良,色、香、味、型集于一體,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被譽為藥用和飲中之佳品,是黃山著名特產,馳名中外。
飲用貢菊按外形、花色、花瓣、花蒂、氣味等指標分為一級到三級:
一級:花朵大,圓形,白色,花瓣70%展開,花瓣密,花心淡黃色,均勻無散花,花蒂綠色,氣芳香,味甘苦,無雜質;
二級:花朵中等,圓形,白色,10~20%的花朵花瓣展開超過70%,花瓣較密、較均勻,花蒂綠色,氣芳香,味甘苦,無雜質;
三級:花朵小,圓形,白色,20~30%的花朵花瓣展開超過70%,有散瓣,不均勻,花蒂大部分綠色,氣芳香,味甘苦,雜質低于0.5%。
滁菊
滁菊主要產于安徽滁州,因此又被叫做安徽滁菊。滁菊是菊花中花瓣最為緊密的一種,名列“四大名菊”之首,屬于藥用,飲用兩用佳品,有很好的疏風散熱,降火,保養(yǎng)眼睛,幫助睡眠的作用。[5]滁菊,素有“金心玉瓣,翠蒂天香”之美譽。因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yōu)良,馳名全國,被譽為全國四大白菊之首。清朝光緒年間《滁州志》曾記載“甘菊產大柳(今南譙區(qū)大柳鎮(zhèn))者佳謂勝于杭產而不可多得”。
早在北宋年間,當地人們就用滁菊做糕點食用,泡滁菊酒消毒祛火。每有親友相聚、賓朋相逢多以滁菊款待和饋贈。歐陽修的前任滁州太守王禹偁在其《甘菊冷淘》中對滁菊入饌曾作過精彩描述:“經年厭梁肉,頗覺道乏渾。孟春奉齋戒,敕廚唯素餐。”清朝光緒元年被朝廷納為貢品,故有“滁州貢菊”之稱。1862年《本草綱目》云:“滁州菊,單瓣色白,味甘為上。”
滁菊在近代更受到我國中醫(yī)、中藥行業(yè)的重視,《中華藥典》、《中藥志》、《中藥大辭典》、《中國植物志》、《本草綱目》等數十種國家權威刊物都對滁菊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高度評價。原中科院學部委員葉桔泉先生在《現代實用中藥》一書中對菊花評價到“安徽滁州產者味最清涼,不苦不甘,白菊中以為最良,浙江杭州產次之”。1957年中國《中藥通報》評價到:“中醫(yī)界公認滁菊為全國四大名菊中品質最優(yōu)。”2000年后,產品暢銷全國并出口港、澳、臺地區(qū)和東南亞國家。
藏彩菊
它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作用,還有獨特的美容奇效,長期飲用對女性面部美容有很好的療效。藏彩菊泡水后立即收縮成含苞待放狀,經久耐泡。只要在杯中放入1~2朵七彩菊,用水浸泡2~3秒鐘,茶湯立即有了甘甜的味道,且連續(xù)浸泡一天仍有菊花的香甜。
懷菊
懷菊花不僅讓人悅目,采摘下的菊花可制成保健茶。每年十月底,菊花茂盛之時,產于河南省古懷慶府(今焦作地區(qū))的懷菊花被采摘下來,經過蒸氣殺青之后,曬干至含水率70%以下,手捻花瓣即成粉碎時,便可備用。在《本草綱目》中對菊花茶的藥效有詳細的記載: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渡褶r本草經》認為,懷菊花茶能“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
現代醫(yī)學也研究證實,菊花具有降血壓、消除癌細胞、擴張冠狀動脈和抑菌的作用,長期飲用能增加人體鈣質、調節(jié)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適合中老年人和預防流行性結膜炎時飲用。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干澀也有較好的療效。同時,菊花茶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經、舒緩頭痛的功效。
選擇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塊。扦插育苗地尚須有水源以澆灌方便,栽植地選地勢高燥處。視土地原有肥力酌施基肥、耕翻耙乎后作成寬1—1.2米、高25—30厘米的高畦,畦間距30厘米。
繁殖方法
①分根法:菊花采收后,選健壯的植株,割除殘莖,用馬糞或土雜肥覆蓋保暖越冬,使根芽翌春早發(fā)。翌春3—4月當新苗萌發(fā)后,扒開覆蓋的糞土并加速生長。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苗高20厘米左右時,將其全部挖出,按新苗分株。在畦上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0厘米左右的穴,每穴植入分株苗1—2棵,覆土壓實。
②扦插法:選留種的母株及覆蓋越冬法與分根法同。4月下旬苗高15—20厘米時,沿地面將其割下,從中選10厘米以上長的粗壯苗,摘除最下部2—3片葉,按行株距7×7厘米扦插于扦插育苗床。遮陰保濕,20天左右可生出新根,扦插后有2片新葉長出時,即可移栽,移栽方法與分根法栽植相同。
田間管理
①中耕除草;定植后,見午后無萎焉現象時,苗己成活,可開始松土、除草。一般進行3—4次,到結蕾后不再進行。中期除草用雙草克防治,使用方法見說明書。
②追肥:定植后植株生長旺盛時,施稀薄糞水約1000公斤;開始孕蕾時再施上述肥2000公斤,另施過磷酸鈣10—15公斤或用2%過磷酸鈣水噴霧作葉面追肥。
③排灌:定植后遇早需澆灌,保持濕潤以提高成活率。成活后需要土壤偏干,促進根系發(fā)育、控制地上部徒長,此時遇雨要及時排水降濕。
④打頂:定植成活后,苗高15—20厘米時,選晴天打頂,摘去莖尖l—2厘米,促進分枝。此后每2周進行1次,連續(xù)3—4次,7月下旬以后不再進行,否則分枝過多、花個頭過小。
⑤防治病蟲害:
葉枯。河置呖莶。病原菌是一種半知菌,生長各期均可發(fā)生,多雨季節(jié)嚴重。下部葉片首先發(fā)病,病葉出現近圓形紫褐色病斑,中心灰白色。后期病斑上生有小黑點(分生袍子器)。病斑擴大后全葉干枯(不脫落)。防治方法:生長前期控制水分,防止瘋長以利通風透光;雨后及時排水,降低土壤濕度s發(fā)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集中燒毀并用1:1:100波爾多液或50%代森錳鋅800—looO倍液噴霧。
蚜蟲:4月下旬開始發(fā)生,可用40%樂果乳油200倍液噴霧或25%唑蚜威1500一2000倍液噴霧殺滅。
采收和儲藏
11月初開花時,待花瓣平展,由黃轉白而心略帶黃時,選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分批采收,這時采的花水分少,易干燥,色澤好,品質好。采下鮮花,切忌堆放,需及時干燥或薄攤于通風處。加工方法因各地產的藥材品種而不同;陰干,適用于小面積生產,待花大部開放,選晴天,割下花枝,捆成小把,縣員通風處,經30-40d,待花干燥,后摘下,略曬;曬干,將鮮菊花薄鋪蒸籠內,厚度不超過3朵花,待水沸后,將蒸籠置鍋上蒸3-4min,倒至曬具內曬干,不家翻動;烘干,將鮮菊鋪于烘篩上,厚度不超過3cm,用60℃炕干。
菊花的開花期約20天。一般于11月初開得較為集中。應分批采收,以花心(管狀花)2/3開放時為最適采收期。全開放的花,不僅香氣散逸,而且加工后易散,色澤亦差。收獲時將花連所在的枝從分權處割下或剪下,扎成小把,以利陰干;或直接剪取花頭。隨即加工。加工方法有陰干、曬干、烘干等。
陰干
11月上旬,視花絕大部分進入適宜采收期時,選晴天下午連花枝一起割下,分2—3坎割完,掛搭好的架上陰干。全干后剪下干花,即為成品。著名的毫菊,即為陰干品。
生曬
(國家已經禁止用硫磺熏制菊花茶)將采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