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齊坊,南鄰石樓。西與魏海相連,東與趙廟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考,明初洪武年間。陳姓從山西洪洞遷居于此。后建一寺院,因無錢,半途停工。陳留頭村居民得知后。主動出錢將寺院蓋起。為示紀念,遂命該村為陳添寺。
趙廟
位于縣城南5公里。北靠東齊坊。南鄰東國,西與陳添寺相連,東與費樓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考。明初趙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稱趙莊,人煙不旺。明末韓、王等姓相繼遷居于此,認為人煙不旺。系鬼神作祟,便一連修了關(guān)帝廟、鎮(zhèn)武廟等七個廟字,并定于二月初八為廟會驅(qū)枉鬼神。故將村名改為趙廟。
前席
位于縣城南5公里。北靠后席。南鄰高廟王鄉(xiāng)倉上。西與高廟王鄉(xiāng)王樓相連。東與毛桃董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席氏族譜〉我,席姓子實、子明、子聰叔輩弟兄三人。自明洪武年間,遷來山東,子明居聊城,子聰居堂邑,子實居于陽谷城南十里,不久蓋了一樓房。故名席家樓。解放后,聚落擴大。遂有前席、中席、后席之稱。中庸村今已消失,此村為前席,
陽谷縣63個村的建村史和姓氏簡介
前李
位于縣城南4.5公里。北靠后李。南鄰西國,西與段莊相連,東與石樓接壤。
據(jù)傳,清初李西成,從后李遷此定居。后宅房增多,姓程聚落,又處后李之南。故命名為前李。
石樓
位于縣城南5公里。北靠陳添寺,南鄰西國,西與前李相連。東與東國接壤,聚落呈正方形。
據(jù)(石氏家譜)記載,石樓無樓。明初,石姓從山西洪洞遷至陽谷石皋窯定居,感到石頭被燒成石皋不吉利。后移此建村。為讓后人興旺發(fā)達,以圖吉利。命村名石樓。
毛挑董
位于縣城南5.5公里。北靠西國。南鄰高廟王鄉(xiāng)倉上,西與前席相連,東與四棚鄉(xiāng)丁集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黃氏族譜〉記載,明永樂七年(1409年).董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因有植桃技術(shù)。房前屋后繞村植的皆是桃樹。幾年后桃樹成行。桃子累累,不但好吃,還能入藥。由此命村名為毛桃董。
西國
位于縣城南5公里。北靠石樓。南鄰毛桃董,西與后席相連,東與東國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國氏族譜》載,原名國莊,南宋恭帝德佑年間(1275-1276年),國姓由鄭州遷此建村,以姓命村名。清同冶年間(1862-1874年).國姓一支搬至國莊東邊一里定居,仍叫國莊。后來因重名誤事,便以方位定村名,此村稱西國。
東國陽谷信息港ytdoushan.com內(nèi)部人士獲悉
位子縣城南5公里,北靠石樓。南鄰毛董桃,西與西國相連,東與費樓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考。清同治年間,西國一支移居此地,后人口日增,逐漸形成聚落。因在西國之東,故命村名東國。
費樓
位于縣城東南5.5公里。東與北靠陽(谷)壽(張)公路。南鄰四棚鎮(zhèn)楊松林。西與石樓相連,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費氏族譜>記載,原名費洼。明初由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因地勢低洼,雨后積水而得名。清同冶年間,村莊興旺富裕。建樓成片,更名為費樓。
司營自
位于縣城東1公里,F(xiàn)屬城區(qū)。北靠城角徐,南鄰石門宋鄉(xiāng)榮莊,西與陽谷縣城相連。東與石門宋鄉(xiāng)八里營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考,明初洪武年間。司姓由山西司家營遷此建村,為寄托對家鄉(xiāng)的懷念,故命村名司營
據(jù)考,明初洪武年間。陳姓從山西洪洞遷居于此。后建一寺院,因無錢,半途停工。陳留頭村居民得知后。主動出錢將寺院蓋起。為示紀念,遂命該村為陳添寺。
趙廟
位于縣城南5公里。北靠東齊坊。南鄰東國,西與陳添寺相連,東與費樓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考。明初趙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稱趙莊,人煙不旺。明末韓、王等姓相繼遷居于此,認為人煙不旺。系鬼神作祟,便一連修了關(guān)帝廟、鎮(zhèn)武廟等七個廟字,并定于二月初八為廟會驅(qū)枉鬼神。故將村名改為趙廟。
前席
位于縣城南5公里。北靠后席。南鄰高廟王鄉(xiāng)倉上。西與高廟王鄉(xiāng)王樓相連。東與毛桃董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席氏族譜〉我,席姓子實、子明、子聰叔輩弟兄三人。自明洪武年間,遷來山東,子明居聊城,子聰居堂邑,子實居于陽谷城南十里,不久蓋了一樓房。故名席家樓。解放后,聚落擴大。遂有前席、中席、后席之稱。中庸村今已消失,此村為前席,
陽谷縣63個村的建村史和姓氏簡介
前李
位于縣城南4.5公里。北靠后李。南鄰西國,西與段莊相連,東與石樓接壤。
據(jù)傳,清初李西成,從后李遷此定居。后宅房增多,姓程聚落,又處后李之南。故命名為前李。
石樓
位于縣城南5公里。北靠陳添寺,南鄰西國,西與前李相連。東與東國接壤,聚落呈正方形。
據(jù)(石氏家譜)記載,石樓無樓。明初,石姓從山西洪洞遷至陽谷石皋窯定居,感到石頭被燒成石皋不吉利。后移此建村。為讓后人興旺發(fā)達,以圖吉利。命村名石樓。
毛挑董
位于縣城南5.5公里。北靠西國。南鄰高廟王鄉(xiāng)倉上,西與前席相連,東與四棚鄉(xiāng)丁集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黃氏族譜〉記載,明永樂七年(1409年).董姓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因有植桃技術(shù)。房前屋后繞村植的皆是桃樹。幾年后桃樹成行。桃子累累,不但好吃,還能入藥。由此命村名為毛桃董。
西國
位于縣城南5公里。北靠石樓。南鄰毛桃董,西與后席相連,東與東國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國氏族譜》載,原名國莊,南宋恭帝德佑年間(1275-1276年),國姓由鄭州遷此建村,以姓命村名。清同冶年間(1862-1874年).國姓一支搬至國莊東邊一里定居,仍叫國莊。后來因重名誤事,便以方位定村名,此村稱西國。
東國陽谷信息港ytdoushan.com內(nèi)部人士獲悉
位子縣城南5公里,北靠石樓。南鄰毛董桃,西與西國相連,東與費樓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考。清同治年間,西國一支移居此地,后人口日增,逐漸形成聚落。因在西國之東,故命村名東國。
費樓
位于縣城東南5.5公里。東與北靠陽(谷)壽(張)公路。南鄰四棚鎮(zhèn)楊松林。西與石樓相連,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費氏族譜>記載,原名費洼。明初由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因地勢低洼,雨后積水而得名。清同冶年間,村莊興旺富裕。建樓成片,更名為費樓。
司營自
位于縣城東1公里,F(xiàn)屬城區(qū)。北靠城角徐,南鄰石門宋鄉(xiāng)榮莊,西與陽谷縣城相連。東與石門宋鄉(xiāng)八里營接壤,聚落呈長方形。
據(jù)考,明初洪武年間。司姓由山西司家營遷此建村,為寄托對家鄉(xiāng)的懷念,故命村名司營